关于菊花的诗句及赏析

1、关于菊花 诗句

(1)、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2)、“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

(3)、夏菊:又名五九菊。在每年农历5月及9月各开花一次。现今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可在阳历5月及10月各开花一次。

(4)、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5)、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6)、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7)、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关于菊的诗句,并表达了菊的什么特点关于菊花的古诗有哪些?

(8)、“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9)、梅:它迎寒而开,艳于百花凋后,它美丽绝俗,却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10)、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朝黄巢《题菊》

(1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

(12)、(1)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2)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3)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朝黄巢《不第后赋菊》

(14)、此诗为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一首,为贾宝玉所作。此诗写得好的是首尾两联。首联写出了诗人访菊的兴奋心情。如此明朗的秋天,正是访菊的最佳时机,任何事都不能妨碍诗人访菊的兴致。一扬一抑,诗人访菊前的内心波澜显露无遗。尾联与首联相呼应,把诗人访菊的痴情推向高潮,一腔热情倾泻而出。

(15)、次句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16)、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17)、有花瓣以一色为底色,其上有其他颜色条纹或斑点的,如以粉紫为底色,其上有白色斑点的“梅花鹿”。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19)、黄巢并不是青年起义的,在落第之后,他最有可能的就是回到了家乡,和农民和中下阶级在一起。当然显然,黄巢是不种地的,但是他本身有一种领袖的气质。他应该是当地的小有名气的地主阶层,或者是拥有能量的民团首领。

(20)、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2、关于菊花的诗句诗

(1)、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即是《问菊》

(2)、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3)、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最高成就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更是对菊花有着细致的描写。清高孤傲、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作的《问菊》、《菊梦》等诗篇,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菊花进行着心灵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如《菊梦》中的“登仙非慕庄生梦,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问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在这些诗句中,菊花为塑造林黛玉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X@

(4)、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南园十三首》

(5)、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赏菊》朱德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6)、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7)、(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稹《菊花》)春兰兮秋菊,常务绝兮终古。

(8)、此花开尽更无花。(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9)、史湘云(枕霞旧友)作,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一首。此诗的魅力,主要来自抒情主人公的浪漫气质。特别是颔联中的“科头坐”、“抱膝吟”,活脱脱地勾画出诗人对菊时活泼动人的神情、身影。可以说,大观园里,也只有史湘云才做得出这样的诗。

(10)、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11)、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咏菊》宋杨万里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1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⑶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尽百花杀。

(13)、(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15)、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16)、⑹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17)、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18)、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刘禹锡《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19)、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20)、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郑思肖《寒菊》):⑻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3、关于,菊花的诗句

(1)、“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2)、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墨梅》

(3)、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4)、——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5)、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忆东山二首·其一》

(6)、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田园。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期望。通观全诗,诗人状物新奇,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大有孤芳自赏之意,绝无叹老嗟卑之嫌。

(7)、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8)、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9)、是是非非,谁能言尽,何不读之,静心体味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妙语。

(10)、“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即是《供菊》

(11)、菊花象征久长的意义: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因“九”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并且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采菊更有意义。

(12)、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13)、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14)、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15)、——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6)、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菊花》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17)、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刘克庄《菊》):⑺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18)、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19)、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咏菊》:

(20)、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4、关于菊花的诗句及其意境唯美

(1)、朱淑真《黄花》:⑽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2)、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3)、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4)、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5)、——曹雪芹《残菊》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6)、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7)、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日日》

(8)、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有时是明月清风,有时是浓雾秋雨,老天让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尽芳姿。我纵然爱惜,但不知从此还能将它留下多少时候。唉!世人如果都晓得爱护、欣赏,又何须再去追忆、强调屈原和陶渊明的爱菊呢?

(10)、释义:长夜里,虽然放下了帘幕,小楼上依旧寒气逼人。可恨那萧萧飒飒的无情风雨,在夜里摧残着如玉的白菊。看那白菊,不似杨贵妃的微红醉脸,也不似孙寿的娇柔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他们的行径都不能拿来与白菊相比。

(11)、秋菊: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12)、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13)、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14)、单色:单色是指一花一色,有黄、白、紫、红、粉、绿、墨、泥金、雪青等。除基本色系外,每个色系又可分成多个色调。这就比较难以描述和准确把握。

(15)、重阳夕上赋白菊 (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16)、12)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出处: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1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8)、----蘅芜君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潇湘妃子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19)、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20)、小菊:花的直径在6厘米以下,属满天星型,可作盆菊、悬崖菊、扎菊、盆景菊等,以布置庭园或陈设。

5、关于菊花的经典诗句大全

(1)、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2)、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3)、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4)、但是只有一点是例外的。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的时候。

(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6)、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7)、中菊:花的直径为6-10厘米,老用作花坛菊及大立菊栽培。

(8)、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9)、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10)、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赏菊 (朱德)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11)、有以花瓣基部为一色,先端为另一色的,如管瓣为红色,先端为黄色的“赤线金珠”;有心花为一色,边花为另一色,但反差不大的,如“初凤”、“绿水”。

(12)、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13)、关于历史上黄巢的故事,我们要从细节上来分析。黄巢820年生在了山东菏泽。他出生在盐商家庭,善于骑射,初通文墨。他5岁的时候就可以和祖父一起对诗。唐朝前期的繁荣,使人口增多,出现了富裕的劳动力。这些精壮的青年,往往会被征兵,保卫和开拓唐朝的疆土,这个中间也也涌现出了很多地位不高的人,通过当兵的方式获得战功,晋身功勋富贵之流。而读书人通过考试,达到进入仕途的目的。

(14)、还有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陈毅元帅的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刘禹锡曾经这样写到:“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孀”。描写菊花的诗句元稹——《菊花》

(15)、在他54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大旱。而一心磅礴的官吏强迫百姓交租服役,黄巢作为民众代表,和官府发生了多次的武装冲突。第2年他响应了王仙芝的起义。58岁的时候,这支军队拥戴黄巢为冲天大将军。这次集结了农民的队伍,如同秋天无处开放的菊花一样,冲击了唐王朝的已经不堪一击的纸糊的统治。两年之后,黄巢带兵进入了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16)、以忆菊起,“忆之不得,故访”,是为《访菊》

(17)、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8)、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菊花,题双清楼主画》董必武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

(1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唐·元稹“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20)、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1)、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2)、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产量居首。

(3)、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

(4)、宋·朱淑贞《菊花》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关于菊花的诗句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5)、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6)、《梅花》唐·罗邺兰花: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古风》唐·李白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7)、咏菊 (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

(8)、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刘禹锡《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10)、《秋菊》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借菊言志《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