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说过的名言

1、王守仁著名语录

(1)、江浙学政尹会一曾经上书劝谏乾隆皇帝,尽量减少南巡的次数,因为“民间疾苦,怨声载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

(2)、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3)、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4)、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5)、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6)、《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格言佳句选编而成,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内容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7)、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8)、万事万物都是有阴有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有好人,就有坏人,好人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坏人,关键是坏人往往并不认为自己是坏人,而是把做坏事看成是替天行道。

(9)、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10)、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11)、因此,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不必奇怪了。

(12)、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13)、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14)、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最痛苦、最需要时,出现在你的面前,帮助你,安慰你,和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你误入歧途时,可以不考虑自身去开导你,对你知无不言的人。

(15)、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16)、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事实依据。据说他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

(17)、我们从小到大,早就熟悉了云彩的变化,看着它们在天上变化来变化去,不会觉得烦恼,反而觉得有趣,甚至是赏心悦目。

(18)、第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圣贤的决心;

(1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20)、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2、王守仁的名言警句

(1)、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守仁

(2)、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

(3)、“历来亡其国者,必先灭其史”,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失去了自己的传统,那么这个民族就会被其他民族同化,就会灭亡。

(4)、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5)、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6)、你没有看到这朵花时,这朵花和你都处于寂静无人知的状态;当你来看这朵花时,此刻这朵花的明媚就生动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8)、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10)、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

(11)、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12)、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13)、吕洞宾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于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

(14)、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15)、王阳明的这个计谋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造假。他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入南昌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耀眼的就是正规军的人数,粗算一下,大概有十万人。公文中还声称,约定在本年六月二十日合围南昌城,二十一日发动拂晓总攻。在另外的公文中,王阳明“回复”说,不要太急躁,为了避免重大伤亡,攻城是下策,应该等朱宸濠出城后打歼灭战。

(16)、我们应该注意,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17)、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学习知识也一样,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去专研与打磨。

(18)、“雨后送伞”不如“锦上添花”,“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19)、但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2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

3、王守仁最著名的四句话

(1)、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2)、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

(3)、传授知识不追求数量与速度,只以使人精通与熟练掌握为贵。

(4)、出自明代王守仁《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后事:事情过了之后。错过了奖赏的时机再赏就如同没有奖赏,等事情过了之后再处罚就如同没有处罚。

(5)、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6)、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7)、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8)、为你揭秘竞争对手业绩疯狂增长的背后逻辑......

(9)、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10)、“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守仁《传习录》

(11)、看电视剧《铜齿铁牙纪晓岚》,里面的老纪口含大烟袋,非常神气,其实真实的历史完全是另一回事!

(12)、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4)、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15)、即使周积匆忙跑进来,但王阳明还是已经虚弱到倒了下去,直到很久后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道:“我走了。”

(16)、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张载出生,少喜谈兵,曾欲结客收复洮西失地。上陈《边议九条》。交好范仲淹,研读儒家《六经》。嘉祐进士。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熙宁二年(1069)为崇文院校书。次年,因病屏居,读书讲学。

(17)、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18)、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19)、人,永远是相互的!你若善良处世,自有善心回馈,你若尊重他人,他人自会尊重你。

(2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守仁

4、王守仁最经典的一句话

(1)、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2)、在学习心学、践行“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可能很多人都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3)、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4)、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5)、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6)、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7)、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8)、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9)、“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0)、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

(11)、困了睡觉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陪睡,这就是“人欲”;

(12)、吕洞宾非常高兴,说道:“你竟然这样没有私心,我可以传授给你成仙的真道。”那个人说:“不是这样的,我想要你的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13)、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

(14)、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15)、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守仁《传习录》

(16)、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7)、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18)、自三皇以降,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三字一出,洞见全体,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任凭你考三王、叩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19)、王守仁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

(20)、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5、王守仁说过的话

(1)、骄傲自大是人生中最大的毛病,它足以影响你的人生。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3)、天上的云,不会像画上的云一样不变,而是一会儿卷起来,成为一朵朵、一堆堆的云彩,一会儿又散开,变化多端。

(4)、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5)、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6)、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7)、一个人如果饿了非不吃饭,困了非不睡觉,这也是“人欲”;

(8)、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9)、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1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守仁

(11)、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2)、本平台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平台不对其可用性、准确性或可靠性做出任何承诺与保证,仅供方家参考。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wisdom_007@sina.com删除。

(13)、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14)、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15)、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6)、吕洞宾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一天忽然从天上降到他家。

(17)、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还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学问是心学,他帮我们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

(1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9)、◐◑跟拍翻译家许渊冲日常生活,浪漫至极,又朴实到令人落泪!

(20)、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1)、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2)、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3)、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4)、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

(5)、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6)、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7)、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8)、蜡烛能发光,光却不仅在蜡烛上,还可以在太阳上、月亮上、火把上。如果心中有光,那么光便无处不在,因为你的心已经是太阳,正大光明,普照万物。这就是王阳明要告诉我们的。

(9)、呜呼!可悲啊!所幸的是天理之在人心,终不可泯灭,良知之光明,犹如万古之一日,倘若听到我的“拔本塞源”之论,必有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愤然而起的人,势若江河决堤而不可阻挡!若不是豪杰之士奋勇而起者,我又有谁可以期望的呢?

(10)、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11)、围绕“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立志”四大主题,一天一句,由浅入深,每天都比前一天更懂王阳明心学!

(12)、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3)、在翻过一页页日历的零碎时间里,每天读一句心学语录,每月看一则心学故事。 久而久之,就能在日积月累中通晓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15)、  投稿邮箱:315584166@qq.com

(16)、争强好胜,使双方都下不了台,通常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对于明智的人来说,即使自己再有理,也绝不逞一时之强,使别人没有退路。

(17)、关于“盗贼也有良知”这个论点,王阳明并非信口开河。

(1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19)、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20)、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守仁《大学问》

(1)、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2)、之所以称为圣人,只讲求精粹纯而不论量的多寡。

(3)、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4)、还在私塾读书时,王阳明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5)、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6)、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7)、王守仁,号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子、孟子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